酷书网
当前位置:酷书网 > 耽美小说 > 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

作品相关 第八章 同治得利

就在恭亲王彻底被慈禧打败,而慈禧也以为自己乾坤在手之时,一直躲在暗处静待时机,准备发力的同治出手了,他派出自己的心腹小李子在夜深之时出宫潜进恭亲王府,就在小李子一脚刚踏进花园时,就听见恭亲王长吁短叹,连连感叹:“数年之功毁于一旦!想不到本王竟受制于一妇人,悲哉。”

“恭亲王,夜深人静之时也须防隔墙有耳,出此大不敬之言,恭亲王倒是大胆得很!”

恭亲王扭头看去见是皇帝身边的小李子心就纠了一下,马上陪上一副笑脸。

“李公公驾临本府有失远迎,还望公公恕罪,不知公公来此有何公干。”

“恭亲王,奴才是奉皇上之意与恭亲王谈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

“皇上深知,今日恭亲王在朝堂之上已被免去了议政王之职,特派奴才前来劝慰王爷”

“公公有话直言,皇上到底有何要事要与本王商谈”

“恭亲王痛快,皇上想让恭亲王帮个忙”

“本王已无权柄,不知道还能不能为皇上分忧,李公公请讲吧!”

“那好,奴才就直说了,皇上想让王爷帮助提前亲政。”

恭亲王倒吸一口冷气,从皇上平时的表现来看,虽说聪慧用功仁孝有礼,但万没想到皇上竟有这心思便不解的询问:“皇帝岁不满14,按祖制是不可亲政的,还是由两宫辅政稳妥些。”

恭亲王虽然被慈禧打败心有不甘,但如果朝政大权落到同治手里,可能情况更糟,试想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坐江山总会让人不放心的,小李子见恭亲王不同意,嘿嘿一笑接着说:“恭亲王这么想也是对的,不过王爷有一点您不知道,其实皇上比表面上看起来精明的多。”

“何以见得,恭亲王不屑的问”。

“王爷,三年前,两宫与王爷合发上谕让洋人助剿太平军,您可知是何人的主意”

“何人”恭亲王急切的不能再急切的问着。

“出此计者正是皇上”。

恭亲王有些迷惘,按常理,这种主意不是一般人想得出来的,让几天前还是杀红了眼的敌人帮自己扫除内乱这不但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因为这很可能引狼入室贻害无穷,但事后从效果来看确实不错,如果是这样,那同治的心智倒是可以和慈禧相抗。

“李公公,皇上太后为亲母子,如此施为,于理不和,莫不是皇上叫公公来试探我吧!”

“王爷,说笑了,如此大事皇上自然不会儿戏的,王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不过,王爷你需知道,太后的老姓是叶赫那拉,叶赫部灭亡时其族长有句遗言,哪怕叶赫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了爱新觉罗家族,皇上在亲情与江山之间,当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江山。”

恭亲王当然知道太后的身世,不过他没想到皇帝对权力如此执着,竟不念及母子亲情,小李子见王爷没答话便知恭亲王心已活动了。

“只要王爷助皇上一臂之力,那议政王的位子还是王爷您的,皇上亲政后还要多多倚仗王爷。”

弈訢心里盘算合作固然好,但计将安出呀。

“不知皇上有何良策助其亲政呀”

“这个皇上自然已经想好,皇上深知王爷平素与洋人交好,深得洋人之欣赏,希望王爷借助洋人之势力向皇上劝进,恭亲王不解道:“虽然洋人与本王平素交好,但这是本朝内政,让洋人插手似有不妥,再说朝堂之上众臣也未必会买洋人的账。”

小李子停顿了一下见恭亲王把话说完便继续道:“这一点皇上也已想到了,可以让瑞常出班向众臣阐述道理,就说人各有异,昔秦甘罗九岁可以为相,那我朝为何不可以有九岁的少年天子君临天下呢?再者,先帝遗命八大臣辅政,八人反才有垂帘,但垂帘也不是祖制,乃是一时权宜之计,昔日圣祖由四大臣辅政,但鳌拜弄权,将其收押,而后圣祖大权独揽乾纲独断,那么依据祖制就该八大臣被戳后吾皇直接亲政,那这样才不违背祖训,但事实上两宫太后与您一起设计了垂帘听政,但这一制度是不合祖制的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废除垂帘让吾皇亲政。“说完这一长篇大论小李子向王爷讨了碗水喝,恭亲王沉浸在皇帝的计划中,一个九岁顽童可以想出这么缜密的对答实在难得,就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而言的确有很大把握,这时恭亲王用崇拜的口吻继续询问:”就算内廷有了办法,但还需外廷有人敲边鼓才好。

“王爷不用担心外廷已有合适的人选。”

“那人选是谁呢?”

“毅勇候曾国藩”

“皇上能用他”

“王爷还不知吧,就在三年前皇上经过与曾国藩的一席长谈已把曾争取过来,只要内外联手何愁大事不成,以后的事,皇上还得多多倚仗王爷呢?”

恭亲王此时虽已对计划本身没什么疑问但对皇上与慈禧的血缘关系还有顾忌,毕竟她们是母子,自己是个外人,一旦反目难保日后会秋后算账。

“王爷还在考虑吗,不瞒王爷说,奴才这次来,圣母皇太后该是知道的,如果王爷要向太后告密的话来澄清自己的嫌疑那是徒劳的,因为两宫太后是不会把皇上怎么样的,可日后王爷你的日子就不会太好过了,让皇上和两宫太后都恨上的人可没有什么好下场!您现在只有和皇上联手一条路了,王爷还是好好想想吧,孰轻孰重王爷自会惦量,不用奴才多说。”小李子威胁的说着

恭亲王此时有种上了贼船的感觉,想不到自己英明一世到头来竟被一九岁幼童威胁,沉吟许久,恭亲王无奈的长叹一声答应了小李子的建议,“请公公转告皇上,臣愿助皇上一臂之力,让皇上提前亲政。”

“王爷明鉴,那奴才这就回去禀报皇上。”

恭亲王望着小李子远去的背影心中暗说自己的第二次豪赌不知结果如何,现在只能祈求上天保佑了。

紫禁城内同治帝正在书房焦急的等待着小李子的回信,只见门口人影晃动,小李子快步走进书房向同治回禀了事情的经过,同治一听大喜,急忙让小李子把前日救驾的义士鄂托唤来,鄂托这几日在皇宫呆的甚是无趣,只因前几日偶然救了一个路人,得那人之故进得皇宫,自己便再无缘相见那人,这时,门外李公公传唤自己进宫面圣,心中不同一惊,莫非那人在皇上面前保举自己,看来自己的仕途之路就此开始了,诚惶诚恐的尾随小李子进了皇帝的书房,也不敢抬头径直跪在皇帝的台阶下

“草民,鄂托拜见皇上,”

“爱卿平身吧!”

鄂托都忘了谢恩就站了起来,眼神中出现的人不正是前几日自己搭救的那位少年吗,连忙再次跪倒

“草民,死罪”。

“爱卿有救驾之功,爱卿不但救了朕,也救了大清国,”连忙扶起身体仍在颤抖的鄂托.

“朕这么多天冷落了你,可不要怪朕呀。”

“草民不敢,”

“朕这次召你前来是要你帮朕跑一趟山东,去给曾国藩送一封信,不知卿可愿往。”

鄂托再次跪倒,“草民愿往”。

同治冲小李子使了个眼色,小李子马上会意着手准备,不多时返回,拿了皇帝的一枚印章,和几十百纹银交给鄂托并嘱咐一定要亲自见到曾国藩本人再交给他,鄂托接信谢恩后向山东方向赶去,虽说自己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亲笔信言辞甚是恳切但三年后的今天不知曾还会不会买自己的账,一切只有听天由命了,小李子看出了自己的疑惑,上前一步递给同治一方手帕,同治接过手帕把额头上的汗水使劲的拭下,先前感觉已胜券在握前途光明,但此时又仿佛感到一切都不在自己掌控之中,因为自己的一切布局皆在于瑞常的首先发难,如果这一环节失误,则后面的恭亲王则不会出面,而其背后的外国人也不会出面,而持观望态度的湘军,淮军也不地轻易表态,那么自己急于掌权的野心将被慈禧看穿,自己将成为清朝第一个被幽禁的皇帝,想到这些就感到不寒而栗,自己现在应该做点什么,仔细的,慢慢的想一想应该做点什么才会更稳妥,找谁帮自己解决这个眼下的大麻烦呢?

“皇上,您今天还没给慈安太后请安呢?”小李子提醒了同治。

对了,慈安太后是宠自己的,这个冰冷的皇宫里唯一能让同治感到一丝温暖的人,也许凭慈安太后的智慧可以帮自己度过这个最大的难关,“小李子摆驾钟萃宫,”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钟萃宫,但这次与往常有所不同,同治叫小李子先回去,并屏退了钟萃宫的所有奴才。

“儿臣给太后请安,”

“起来吧,皇上,皇上今天好像有心事呀,”慈安太后一如往常仍然十分关心同治。

“太后,您是最宠儿臣的,这次您一定要帮儿臣,”

“皇上有什么话就说吧,把哀家都弄糊涂了,好像有什么天大的事一样?”

看着慈安慈祥的眼神感觉到那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鼓励自己说出真相的动力,究竟向不向慈安说出实情呢,如果一旦说出,慈安会不会出卖我,而和慈禧联手另立新君,看来这是同治朝的第一豪赌,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途,看来胜败皆决于慈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