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书网
当前位置:酷书网 > 耽美小说 > 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

作品相关 第二十五章 丰台观操

紫禁城外,几匹黑马狂奔在去往丰台大营的土路上,一位十岁少年不停的挥舞手中的皮鞭击打马的臀部,身边的十名护卫一刻不停的保护着这位少年,从京城出来已经有了大概一个时辰,若不是自己所骑的这匹马是西域进贡的宝马,只怕换成别的马早就体力不支了,少年在离丰台大营外围不远的地方下马,身边的侍卫也下马护卫在其周围,生怕有个闪失。少年来到一棵能遮住自己身形的树俯下身来仔细察看着军营内的一举一动,此时的军营内热闹得不得了,久不操练的八旗兵丁练得好不热闹,坠马的坠马,摔交的摔交,简直放眼望去是一群乌和之众,由此也可明了为何数万兵士不敌英法几千军队攻击的盛况。

“什么人,胆敢擅闯丰台大营,”说话的是一名低级军官,虽然官阶不高,但看得出来他和其身后的兵士与操场中操练的兵士的不同,他所带的兵士身上都散发出一种军人所独有的气质——英武。

“快说,你是什么人?”那个人有些不奈烦的质问着。

“大胆,该死的奴才胆敢这么跟我主子说话,不想要脑袋了”。少年身边的护卫大声斥责。

这人被说得有些发愣,仔细端详也觉得此人非等闲之辈,这里的争吵自然引起了不远处的一位都统的注意,他快步走过来一见到那少年,倒身便跪。

“奴才不知皇上驾到,请皇上恕罪”刚才的那位小官也吓得不轻倒身便跪。

同治朗声大笑,“不知者无罪,朕有些心急,等不到辰时便动身了。同治顿了顿继续说道,朕见操场上操练的兵士好像有些不太成样子,有些尚可,不知都统大人有何话要说。”

此时的都统大人额头上的汗直往下滴,心说皇上怎么来得这么早,事先一点准备都没有,本打算让这几万人先操上一阵,找一些操练的比较顺眼的让皇上过一下目应付过去就行了,没想到皇上提前到了,这可如何是好。都统仍在想着对策而没有注意到同治的眼神。

“朕问你话呢都统大人”本来笑容满面的同治此刻脸色阴的吓人。

“回皇上,前几日奴才所辖在旗兵丁,偶感风寒致使操练起来身体不甚协调望皇上见谅。”

“罢了,罢了,”同治明知他在扯慌但此时也没心情与他计较,因为还有大事要办。

“卿立即召集丰台大营内所有兵丁到前辕集合,朕有训示。”

大概半个时辰后,同治的口谕传达到了各个士兵,所有士兵都汇聚到了前辕,同治站在三万八旗兵丁的面前,也显得有些紧张,下面也不时有人窃窃私语,

“台上这位是谁呀,”

“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皇上了”

“哟,皇上才这么大呀,还是个孩子,”

“孩子怎么了,咱们这位皇上不到十岁就亲政了,想当年圣祖爷也是直到十四岁才亲政,”

“这么说皇上比圣祖爷还厉害,”

“别说了,听皇上训示……”

同治站在台上定了定心神,望着台下的三万兵丁开口道:“朕今日来,是想一观我满州八旗的军容,但看后却倍感失望,因为,现在的满州八旗居然连箭都射不准,马都骑不稳,真是让人心酸。”

台下有进取之心的兵丁都低下了头,而大部分麻木不仁都则依旧嘻笑如常。同治看到这里心也有些酸楚,“想当年,太祖太宗时,我八旗将士举兵数万人即打得前明六十万众丢盔弃甲,摄政王时,十余万八旗将士从龙入关,只十数年便尽灭余匪,平定天下,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使大清国威名扬四海,西洋蛮夷尽皆遣使入贡,而如今,我大清的精锐竟连马都不会骑了,实在叫人扼腕,”有些尚存忠义的兵士听后都落了泪。

“今日朕希望你们一改往日之积弊,图他日之宏图,与朕一起重振八旗声威。”下面响应者众多,不过看得出来,有很多是凑数的,同治叫过刚才的都统大人。

“朕今日不观操了,你让众兵丁准备两个沙袋,每袋中装满十斤沙土。”

“奴才不懂皇上的用意,”

“朕的意思很简单,让每人负重二十斤从这里跑到前面的高山再跑回来,在日落之前跑回来的朕有赏,跑不回来的朕亦不罚”

当这个口谕传到下面时,兵士面上皆有难色,但圣命难违,跑吧,三万多人在腿上绑着两个十斤的沙袋后全体奔向前方的高山,这是同治的一个耐力测试,通过此测试者才能初步达到同治练兵的基本要求,因为在近代虽然有了铁路使兵力投送变得快捷,但在野战时人的体力仍起决定作用。就是在现代有了汽车等诸多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各国的军事训练仍然有专门的体力极限训练这一项,望着三万余人因跑步而泛起的阵阵尘土,同治思绪良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朕倒要看看三万余人满州八旗还有多少可以打仗的,有了物质奖励,这些平日不加操练的兵油子们也着实拼了命了,一个小时后,大概有五千余人跑了回来,同治看着这些,其中有一个人最显眼。

同治走过去仰着头拍了拍他的手臂朗声道:“你不是刚才拦阻朕的那位小校吗?”

“奴才刚才冒犯天颜,请皇上恕罪。”他诚惶诚恐的回应。

“不知者不怪,况且你忠于职守,朕应该奖赏你才对”

“奴才不敢,”

“你叫什么名字”

“奴才荣全”

“祖上是,”同治心想可不要与荣禄有什么关系。

“家父是一等威勇侯那铭”

“哦,将门虎子呀”还好跟荣禄没有干系,自己可不想这支军队有荣禄的耳目。

同治听后脑海里拼命搜索这个名字,没印象,看来又是一位被埋没的人才,不过幸好遇上了我。

“你以后就跟着朕,”

“奴才叩谢皇恩”

此时剩余的两万余人也陆续跑了回来,不过在同治眼里这些兵基本上已不能用了,在同治身旁一直察言观色的都统大人这时进言:“皇上,人已经都回来了,敢问皇上还有什么训示。”

同治一摆手,都统附耳过来,都统听后先喜后惊,他整理了一下朝服缓步走到三万将士前,问道:“是否有想出旗另谋出路的兵士,”众人面面相觑皆不作声,按清代法律在旗人员是不可出旗的,这位都统大人见无人应答,转头扭向同治。

同治也才想到了大清的法律,便自己走上前去,大声道:“有想出旗务农或经商者朕特许其出旗,喊了好几遍,才走出来500多人愿意出旗的,同治给了他们极其优厚的待遇,可以在皇帝庄园里耕作,有些刚开始没站出来的现在也站了出来,合计二千余人,同治命小李子给这些人发了抚慰金后,这些人就离开了军营另谋生路了,接着同治对都统说:“剩下的这两万兵你给朕好好的带,这五千人朕带走了,同治心里很是激动,因为这五千人就成了今后同治手里真正掌握的第一支军队,回到京里,同治到军机处,找到了曾国藩和恭亲王向他们透露了此次观操的过程和结果,两人听后都直咂舌,心想皇上的心真是太急了,同治也向他们俩了解了八旗与绿营的人数,不查不知道,八旗统计在册十八万人,实际查访后的人数只有十五万人,绿营在册人数65万人查访后实数为57万人,同治看后甚是纠心,每年几百万两的税银就白白流进了这些贪官的口袋中,两人看着同治盛怒的样子心中觉得是不是自己太实在了把实数与在册人数相差太多了,不过,如果不据实回报,被皇上的情报系统查出来到时更不好交待。

“传张佩纶上殿”

张佩纶早已在外恭候多时,虽然此人在中法之战中没有把好关输了一役,但此人为官还算清廉算得上是当时的清流,同治拟旨命张佩纶火速查实是什么人胆敢吃空饷,张佩纶领命下去。

恭亲王见其下去,便提醒同治此事牵连甚广,干系重大,望皇上三思。同治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厉害,不过先要刹住这股歪风,要不再制止大清国官员的贪腐,只怕历史又会重演。

思虑一会同治对恭亲王说:“王叔的话,朕明白,不过,乱世用重典,相信王叔会明白的,的确张佩纶一个人办理此事似有不妥,朕原本想让王叔帮他,但王叔掌管总理衙门,此事着实为难”

“皇上只需派倭仁帮办即可”

“那就依王叔所言”

恭亲王知道虽然名义上自己是总理衙门的主事,不过大事还是同治说了算,不过,现在的同治比慈禧对自己好多了,想到这儿恭亲王倒也释然了,恭亲王见无事便对同治道:

“圣上既无事臣便告退了”

同治起身道:“王叔慢走”。

曾国藩见恭亲王告退也忙起身。同治见曾国藩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便问道:

“爱卿不走,想是有话要说吧”

“皇上圣明,臣确实有话要说”

“毅勇侯请说”

“臣恳请皇上裁撤湘军”

同治听此话一惊,虽然历史上曾国藩提出过裁撤湘军,但好像是对慈禧说的,难道自己比慈禧还强势,曾国藩见皇上没有回应,再次向上叩头,裁撤湘军同治不是没想过,不过眼下左宗棠率部西征,此时动湘军只怕引起左宗棠不满,前线官兵哗变就不好了,因此同治很明确的告诉曾国藩不准,曾还想进言,但被同治制止,曾悻悻离去,同治暗想,曾国藩这是想向自己表白忠心,只不过太早了一点,其实同治和曾国藩都明白为什么裁撤湘军。(请告第二十六章,初访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