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书网
当前位置:酷书网 > 耽美小说 > 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

作品相关 第四十六章起用刘铭传

同治此次在丰台大营待了一周的时间,几乎对官兵的大致情况也有了了解,其间有很多官兵竟然不知道两次鸦片战争,可见当时中国的消息有多敝塞,不过,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京哈铁路已完成了大半,通车指日可待,而更重要的是电报已于年初开通了,现在要想了解关外的情况只要拍个电报就知道了,返回京师后,小李子把一道加急奏折递到了同治的面前,同治展开一看,这道折子是李鸿藻和倭仁联明上的,同治几乎把这个事都快忘了,几年前同治派此二人去调查驻防八旗与绿营的情况,这次结果出来了,足足有三千多言叙述这一情况,现在的绿营不但没有战斗力,而且还雇人为自己当差、操练,而且其人数还不少,由于两人奉命全权处置因此每到一绿营驻防地便点名,不到者便被记录在案,五十余万的绿营兵竟然总共有近二十万人点名不到,两人如实记录了这些人的姓名,如果在几年前的话,同治也许不敢动他们,不过现在随着大批的留学生回国,其中也有学习警察系统的人员,此时同治下定决心拿绿营开刀,下旨解除点名未到的这些人的军职,并且永不续用,不过为了防止他们闹事,每人发三十两银子谴散费回去自谋生路,如果不要钱可以到新疆去屯垦,余下的三十余万绿营兵人人自危,皇帝命出洋的学习警察系统的一干人赶赴南方指导剩下的人操练成警察,其间也不乏退缩者,不过坚持下来的还是有近二十万人,离开的十万人朝廷都发放了谴散费每人五十两银子,并且朝廷明旨发布,自即日起绿营这一编制永久撤销,今后原在职绿营兵勇更职为警察,既然绿营兵已不能守土卫国,那么就让他们站站岗看看门吧!不过俸禄就没有原来那么多了,对于其它的军种比如楚军和其它招募的义勇也惯彻此决策,一视同仁。当然有些人提出了不满,同治给了他们机会只要达到丰台大营官兵的操练水准就可以破例成为八旗兵,不过达标者极少,那些尝试过的人也就死心了,不过为了怕这些人闹事,同治调了李鸿章的淮军五万人迅速赶往江南地区预防这些绿营兵的叛乱,不过还好并没有出什么大乱子,其时,裁掉绿营兵不光是因为其战力低下,更深层的考虑是,这些绿营兵的兵权其时并不完全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他们平时只听地方大员的调谴,已经近乎成为这些人的私人武装力量了,所以同治必须要裁撤掉他们以便完全掌控全国的军事力量,八旗兵眼下不裁撤是因为这是一支皇帝直接掌控的军事力量,不过这支部队眼下是指望不上的,至于湘军和淮军眼下是保卫大清国的惟一可以依靠的力量,所以这两支部队至少眼下是不能动的,裁掉了绿营,李鸿章却是极为高兴,因为这样一来他的淮军就成为保卫清朝的主要力量,他以为同治会把淮军编入正规军,不过,此事风头过后,同治并没有如李鸿章设想的那样,而是下诏从今年开始,淮军不再继续征召,现有的淮军将士,裁汰老弱留下精壮,留下的淮军领俸禄,比照警察的俸禄标准予以发放,虽然李鸿章颇为不满,不过淮军现在有了固定的俸禄总比以前没有固定奉禄要好的多,满朝文武官员都以为解决了绿营以后同治会马上整顿八旗裁撤湘淮军,结果却是了无声息了,朝中的汉官马上议论开了,看来皇上还是偏袒满人,要知道大清最无战斗力的军队就是八旗兵了,很明显皇上是在护短呀,是呀,是呀,不过他们也只敢在私下里议论,其实同治并非不想整顿八旗,只是朝廷眼下用钱的地方太多,还有就是恐激出变故,毕竟八旗部队是整个朝廷的核心象征,一旦裁撤恐会天下大乱,再有就是背后的慈安太后也不会允许自己这么做的,所以也只能暂做隐忍。不过同时又下发了一道圣旨,从今年起每年征召十万警察以备朝廷调用。

李海这些时日只要一有闲暇就去李鸿章府上去讨好李鸿章,李鸿章虽然知道他在做戏,但表面上也得应承着,毕竟他是走的皇上的门路,不过李鸿章渐渐发现李海在大事上还是颇有些见地的,并不是只会奉承人,这一日李鸿章被同治帝叫到了养心殿,同治向他派了一个新使命,命其前往普鲁士采办军火,顺便庆祝普鲁士打败了法国,并祝贺其成立德意志国家,这个使命无疑是很重的,并且同治示意李鸿章,李海做为副使随行,原因是李海的德语水平不错,(当然李海的官职也因此项差事升到了四品)李鸿章虽然不是太情愿但皇帝发话,李鸿章也只好遵旨了。

同治帝忙完了这些后便传旨召刘铭传,刘铭传以为自己已经被朝廷遗忘了,没想到小皇帝竟然召见自己,同治看着精神有些萎靡的刘铭传,亲切的问道:“将军闲暇太久,都有些发福了”

刘铭传见皇帝还开自己的玩笑,便沉着脸心想:真不明白,难道把自己从安徽叫到北京,皇上就只关心自己发没发福吗?

同治见刘铭传没接自己的话茬,不过同治也没生气,继续说道:“有一口宝剑已经闲置太久,怕再不用就要生锈了,将军以为如何?”

“皇上但有差遣,臣定效犬马之劳。”刘铭传心道:看来皇上这是要起用我了,看来小皇帝还不算糊涂”

“近日,我朝与日本建交,李爱卿已举荐了何如璋担任驻日公使,而现在尚缺一驻日武官,不知刘将军意下如何。”

刘铭传一听就火了,自己当年好歹也是独挡一面的将军,让自己做一个武官这简直就是在羞辱自己,但眼下是在皇宫他又不便发作,只好借口推辞“臣久疏武艺恐难担此重任”同治思虑着暗道:李海说的没错,刘铭传果然不想干,同治也没说什么,示意刘铭传回去,刘铭传气呼呼的走了,不过在门外却遇见一人,此人正是李海,李海见刘铭传这副表情便猜出了结果,李海便托言仰慕刘铭传已久,便把其拉到了酒馆,刘铭传因为胸中愤闷便也慨然答应,两人推杯换盏喝的很是开心,刘铭传在李鸿章那里也多少知道点李海的事情,李海对刘铭传建言道:“将军何故推辞皇上的美意呀,刘铭传刚要说但忍住了,因为他深知李海是皇上的人,李海猜到了刘铭传的心思,“刘将军实不知皇上的心思,近日我朝与日本国签约,皇上想探查日本的虚实,所以想找一可靠之人前往,遍寻诸将,皇上认为只有将军可堪此任,而且皇上还说,台澎离日本甚近,现在的渡海巡台制度已不大适用,皇上有意在台湾建省,而此第一任巡抚须了解日本的情况,所以刘将军”李海的话说到这里便不再说下去了。

刘铭传的脑子转的飞快,“那么去日本探查虚实之人便是日后的台湾巡抚,”

“正是”李海肯定的回应。

“那此人一定是赴日本的公使了”

“非也,去日本的公使只是欲盖弥彰而已,而那名武官才是不二的人选,因为巡抚不知兵的话如何统领一省啊。”

刘铭传心情立刻变得沮丧起来,心说失去了这么好的机会,李海插言道:“如果将军仍有意这一官职,在下可为将军转还,”

刘铭传激动的说:“那就多谢李大人了”

不几日,刘铭传一行人渡海去到日本上任,刘铭传开始了他的武官生涯。

一周后,李鸿章一行人便搭乘英国商船“波特兰公爵号”奔赴德意志。

....

更新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