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书网
当前位置:酷书网 > 玄幻魔法 > 凰涅天下(GL)

第273章 为赋女子

卫山长太过自谦了,李清照微微一笑,道,用语虽嫌直白俚俗,然立意高远,人深省,那‘五自’之说,更是诣理切,恰如黄钟大吕,振聋聩,当得起书院立学之宏旨。***清照以为,当镌刻铭石立之,以教尔辈学子日省莫忘。

卫希颜神色一僵,这表显然取悦了李清照,眼底笑意盎然。

师师低媚一笑,嫣唇凑到卫希颜耳边,调笑她:用语俚俗,镌刻铭记。

卫希颜斜眉瞪眼:断章取义。

师师得意的回眸:就是这意思。

两人正目光相杀间,便听李清照道:卫山长既立宏旨,清照愿附骥其后,即席做赋一篇,以为添花之彩。

台下嗡声顿起,嘉宾席上更是有人脱口道好,众人皆现期待之色。

李清照诗词出名,但文赋也同样出色,少时一篇《金明池赋》让她父亲李格非掷笔叹说此后不赋金明池,她的文赋风格类于苏轼,其文如行云流水,读之琅琅上口,但平时为赋甚少,坊间流传的也不过七八篇而已,和她的诗词相比便成罕篇,因此座中尚文者此刻无不引颈相待,而台下的《西湖时报》采撰更是兴奋得握笔蘸墨,只待闻声挥毫。

李清照明亮又深邃不见底的目光徐徐扫过礼堂,台下低低的嗡声立止,她的声音如日月清朗,又有抑扬顿挫的力道:

上古有神,盘古辟混沌,始有天地,分乾坤;继焉,女娲造人,始有男女,分阴阳。……

卫希颜无声而笑,清眸骤然迸出光彩,就连只能看见她侧脸的师师都察觉了,然而只是一瞬,就已回复了自然,只是微微勾起的唇角,显示了她心底的愉悦。

李清照起赋的这句无疑是在呼应她先前说的天地育人,无分尊卑,只是相较她用语的直白,易安的表达更具有时下的文人风采,含蓄内敛,且蕴意隐晦。

世人以乾为男,女为坤,乾在上,坤在下,是以男为尊女为卑,但天地分乾坤在前,而有男女在后,怎的就是乾表男,坤表女呢?

妙的是,以上古有神为开篇之,借创世神话来喻事:乾坤是神开的,男女也是神造的,然则男尊女卑可是神判?

最早以成文的方式确立男尊女卑思想的是《周礼》,显然,做出《周礼》的周公虽然被后世推崇为先贤圣人,但他不是神,圣人也只是人而已。

卫希颜看向台上的目光赞叹又欢喜。

李清照跟着却是道易义,赋曰:伏羲悟道为易,始知天地之气,阴阳聚五行。盍观天地间,火为阳之根,水为阴之根。而日月二曜,照临于天地间者。是以日为火之精,月为水之精。阴阳水火,朝朝禀行,夜夜复命,周流而不息,相偶而不离。故阴阳互为其根也,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从阳而引阴,从阴而引阳,此为天地生灵之道也。

卫希颜暗中佩服,以阴阳互为根,说明依存之理,各赖之为生,道出阴的地位,她心想下文必是说男女了。

果然,李清照的文赋一环扣一环,继之道:男子曜日火为阳,抱阳而负阴,刚健余焉韧不足。女子濯月水为阴,抱阴而负阳,柔秀余焉气不足。故男女形于外之别,盖夫阴阳各盛也。

这意思就是说,男女形于外的强弱是因阴阳气血之分,男子阳盛于阴,则体健力强,而女子阴盛于阳,则纤柔力弱,此为天地育人的体气之别,无关乎尊卑。

其间真意蕴于隐晦,台下的女学子多半听得懵懂,尤其年岁小的更是一脸迷糊,不能洞明其意,只有少数心性灵敏又聪明的,隐约琢磨到山长赋中之意,眼眸中皆是光彩闪烁,心潮随着清宕之声的抑扬有节而起伏不定。

便听道:夫天地造化者,钟阴柔灵秀,皓质芳泽,冰濯玉润,梅韵兰香,松风竹沐,融女子之美也。噫兮,美之容,似花似月,可悦己也,悦亲也,悦也。然女子之容美,不徒恃色而恣,色衰则爱弛矣。……

师师抚掌叹笑,易安这‘悦己’说得好,世人道‘女为悦己者容’,岂不知女为已悦而容?

卫希颜扬唇,正是这个理儿。目光一扫左右,低笑道,咱们院里的夫子都是美人呀。还都是美貌智慧兼有的美人,有前途。

她脸上笑吟吟的,师师凑近她,你想勾引谁?

……卫希颜很想把她的脑袋敲开看看,里面是不是都种满了桃花。

李清照清宕抑扬的声音如在耳边:美之柔兮,兰芷娴淑散芳馨,蒲草柔丝蕴意坚。美之质兮,清者自清源本心,沧海桑田风日下,自笑世间谤毁尽。美之德兮,孝慈善义,和顺为家,抱柔而内刚也。美之慧兮,通才卓识,善体大义……

卫希颜不由听得出神,心里某个模糊的想法渐渐地清晰起来。

她读过名可秀批注的几本女子训诫之书,有班昭著的《女诫》、长孙皇后所著的《女则》,以及唐德宗时的宫中女官宋若莘、宋若昭姊妹所著的《女论语》,名可秀对《女诫》《女论语》批驳甚多,而对长孙皇后的《女则》赞赏居多,盖因这部长孙皇后的读书笔记是摘录汇集历代著名女子的行,并点评其得失,作为皇后辅佐皇帝处政、治理宫室的鉴则,名可秀评道可谓女子之《资治通鉴》。

这评价很高,然而今世之女子却甚少有读,只因士家教女多教以《女诫》《女论语》,而《女则》中唐时就已绝刻,名家藏书楼里珍藏的那部是唐中宗时的刻本,而坊间流传下来的也随着时日的推移而愈渐零落,是以今世人多闻《女则》其名,却少有人阅之。

这是上位者怕了……名可秀道,大唐经历了则天武帝、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先后把政,当皇帝的便怕了——女人还是不要有政治见解为好。于是,一方面是史官们青笔赞颂长孙皇后的贤明和她手书《女则》的智慧,另一方面却是这部书的渐渐禁绝。

名可秀又说起宋若莘和宋若昭,道:宋氏姊妹极具才华,著《女论语》原是迎合唐德宗的圣意,而其本心未必以为然,观其二人终身未嫁,或许眼目高,更可能是意气孤高,不甘嫁后唯以夫为尊……说着叹息一声,世间有才华的女子多有抱负,然世道不容,或沉寂或屈服或默然为抗,每每想起便令人痛憾惜之!

卫希颜这厢听着,这厢想着,台上文赋已近尾声。

直到终了,台下众人还未回过神来,那清宕悠扬的声音仿佛还回响在耳边,余韵未绝。

卫希颜噫叹一声,双手抬起清脆交击,好!

众人这才醒地神来,击节赞叹之声频起。

师师眼波盈盈地看向她,吃吃笑道:希颜,这人比人羞煞人呀,你之于易安,就好比下里巴人之于阳春白雪。

左右几位女夫子都听得分明,抿唇忍笑不禁。

卫希颜却也不恼,是极,是极,易安之赋为阳春白雪,她笑得眉扬目眩,必要光芒万丈!

师师睨她,看你这模样,必是又动了鬼心思。

卫希颜笑而不语,心中自有盘算:班昭可写《女诫》,宋若莘可书《女论语》,易安为何不能写女书?

若论见解深彻,名可秀自当选,但她的身份却是特异;而希汶、师师、栖云、晏青华等虽负才学,声望却是不足。唯有李易安,身份合适,声望也高,当是著女子圣书的最佳人选。

卫希颜目光灼灼,看向悠步下台的李清照,那眼神热的仿佛烫人。

师师凑过来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耳语低笑,爱上易安了?嗯,虽然年纪差远了点,但你不是说过,‘性别不是问题,年龄不是问题’。

卫希颜嘴角抽搐了下,强烈忍住敲开她头的冲动,回眸正色道:希柳姊姊,桃树种多了不好。

啊?……师师眨眼不明所以。

卫希颜伸指点了下她头,里面都结桃子了。清笑声里拂衣而起,抬步迎向李清照,余下师师在后面嗔恼:卫希颜,你才脑子种树!

***

翌日,《西湖时报》果然大书特书朱雀书院的开山典礼,而两位山长风格迥异的致辞更是一字不落的全文登上,引起文生热议,其中褒议者有之,驳斥者亦有之,褒扬之词多是赞易安的文赋,而驳责之声多是因卫希颜的论而。

唉,这就是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差别待遇啊。卫希颜笑着打趣自己。

名可秀抬眼笑她,直道‘男女无尊卑’,过直白,如锋芒在外,不批你批谁?所幸是你,有光环护身,兼位尊权重,若换了一人,还不被那些儒生给吃了?

卫希颜嗤笑一声,显然并不将儒生的反应放在心上。

名可秀话意一转,又道:直白亦有直白的好处。

卫希颜对此深表赞同,各有各的圈子嘛。这就是受众不同。

如官宦之家、书香门第的女子,要讲高雅讲文化,博有文采的诗词文赋才能被传诵,需要有李清照这样的顶尖人物引领风向;而民间更多的普通女子连识字者都寥寥无几,哪里懂得文章,只有话白才能听懂,才能流传广远。世风世俗之更易,除了从上至下,也要从下至上,对此道理,名可秀和卫希颜都十分清楚。

所以,无论褒赞还是驳斥,只要有人议论就有人气:不怕有人批,就怕没人理。

何况,还有名可秀这个操控舆论的高手在,卫希颜可以想见,《西湖时报》又要热闹一阵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说明:

1、关于阴阳的论述取自医家论说的一段,特以注之。

2、女四书:东汉班昭的《女诫》、唐代宋若莘的《女论语》、明成祖的徐皇后的《内训》、明刘氏的《女范捷录》,被称为女四书并流传至今。

3、宋若莘,唐德宗召入宫,封为学士,又诏宋若莘总领秘阁图籍,做《女论语》十章。宋若莘死后,唐穆宗召其妹宋若昭入宫,掌管六宫文学,封为外尚书;同时教导诸皇子公主,被称为先生,为其姊的《女论语》补二章,并做释。是故称姊妹同著此书。

4、长孙皇后的《女则》,宋以后就完全失传,这里段关于长孙《女则》的评述,颇是有趣,摘来共享之——

长孙皇后的出现是天时地利人和,有不可复制的经历和环境使然,李世民能尊重她、能平等对待她,要知道能干的大臣那么多,为什么治国之道还非要问问皇后意见,赏罚用人喜欢和她商量哩?但中唐以后的男人们怕了,女人只要懂得孝敬父母、照顾儿女、服从丈夫就可以,还是没有政治观点和见解的好……所以历史上只留下了一个皇后的高度,而她的读书笔记却不见了!

或许,如果长孙皇后做的不是历代名女人点评、如何做完美的贤明皇后,而是《如何搞定一个皇帝》《如何抓住皇帝的心》(某西笑喷),或许它会流传下来。《女则》对大多数女人来说没有实用意义,皇后只有一个,爱谁谁去,如何讨自家男人欢心才是头等大事,谁要管功过得失;尤其后宫的女人,争风吃醋都来不及,谁要管国家社稷如何,受宠的时候还不多替娘家捞点、抓紧时间生儿子,难道等人老珠黄被打入冷宫吗?想来这《女则》也不是女人们爱看的,消失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