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书网
当前位置:酷书网 > 历史军事 > 朕非汉废帝

第329章 大将军霍光倒了,我等霍党如何应对?(求订阅)

丞相府后宅,任宫的书房里,气氛凝重。

当朝丞相任宫和太常乐成对案而坐,都满脸愁容。

那案上摆着的茶早已经凉透了,杯子里的水更是满满当当,两人没有饮一口。

刚才过去的这半个时辰里,他们先是交换了各自派人打探到的消息,然后就是不停地唉声叹气。

长安城如今的这个局面,让他们的处境非常尴尬。

“再过两日,就又是小朝议的日子了,大将军如果真的去温室殿上朝,那你我该如何自处?”乐成又一次问道。

之前,天子诏令里说得很清楚,给他们二人告赐三个月,但是却没有提二人若是“提前病愈”了,能不能“立刻复职”。

那个时候,任宫和乐成确是与大将军一起告病的,谁知道后来大将军真的就病倒了。

这就让他们感到一阵心虚——深究起来,大将军是积劳成疾,而他们是欺君罔上。

现在,大将军病好了要重回朝堂;他们立刻就跟着说病好了,要重回朝堂——这嘴脸未免太难看了一些。

一旦有人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上几道告劾的章奏,天子再一查,就什么都完了,所以他们才如此忧虑。

“乐公,此事恐怕不好办。”任宫叹气道。

“这大将军难道就这样……”乐成一时语塞,然后才说道,“大将军难道就这样与县官和好如初了?”

“这哪里是什么和好如初,恐怕大将军是在县官的恩威并施下,不得不做的决定。”

“就是说大将军……败了?”乐成惊恐地瞪大了眼睛。

任宫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这一次,不管霍家在表面上取得了多大的利益,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大将军这一次是败了。

“我可是还听说了,在这一次的朝议上,大将军就会请天子亲政。”任宫说道。

“当真?”乐成问道。

“八九不离十了吧,大将军就算能保住大司马大将军的位置,但是在朝堂上的地位恐怕也不如前了。”

“这样一来……这大汉朝堂可就真的要变天了。”乐成整个人一下子就瘫了下去。

“何止是要变天,这天恐怕早就已经变了。”任宫无奈地说道。

从表面上看,这任宫比乐成要淡然许多,但实际上他内心更加波澜起伏。

原因很简单,乐成是太常,这是一个手握实权的官职,不管大将军在不在朝堂上当家做主,乐成手中的权力不会变。

而丞相不同,看起来位高权重,但是权力早已经被中朝给取代了,只不过是一个虚职。

上任三个月,任宫在朝堂上似乎比杨敞风光许多,权力也更大,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

因为任宫手中权力不是由丞相这一个官职带来的,而是大将军通过尚书署授予的。

也意味着,一旦大将军的权力从朝堂上消退,那么任宫的权力也会跟着消退。

说得更极端一些,大将军如果彻底放手不管,又或者天子撤掉任宫的中朝官职,那么任宫连参加小朝议的资格都没有,地位恐怕连列卿都不如。

在朝堂上当一个听话的人偶木雕,还不是正值“壮年”的任宫的愿望。

“任公,那我等到底要如何行事,是不是去找大将军商议一下?”

“人多眼杂,不宜此此时就去吧?”任宫还有一些犹豫。

不仅是因为时机敏感,更因为他隐约觉得就算是找了大将军可能也没用。

“任公!现在不是在乎这脸面的时候,我等不去找大将军商议,还能找谁,总不能找县官商议吧?”

这句话提醒任宫想起了另一个人。

现在不只有大将军,还有小将军!既然大将军靠不住,那么就只能靠小将军了。

但是在小将军班师回朝之前,先去探一探大将军的口风也无妨。

“乐公此言有理,倒是我迂腐了,那我等即刻就去大将军府?”任宫说道

“恐怕不妥,你我二人一同去大将军府,太显眼了一些,被有心之人看到了,反而不美。”

“那今日我先去,如果有了什么消息,就立刻再派人给乐公送信,邀你来详谈。”任宫说道。

“那就有劳任公了。”乐成诚惶诚恐地说道,但是在那慌乱的眼神下,却藏着一丝不易觉察的狡黠。

……

很快,两辆简陋的马车就一前一后,离开了丞相府。

一辆驶向了大将军府,另一辆驶向了太常寺。

这后一辆马车上自然就是乐成,他在车中闭目养神,思考着刚才任宫说的那番话,脸色阴沉,但并不慌张。

在霍党当中,乐成并不出众。

资历没有任宫高,贡献没有田延年大。

属于是不起眼的一个“晚辈”。

机缘巧合之下,他才越过了田延年,从这少府一步就跳到了九卿之首“太常”的位置上。

乐成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御史大夫和丞相了。

所以太常之位喜从天降的时候,乐成很很高兴了一阵。

但是如今,他却明白了那句“福祸所依”的真谛。

直到几个月之前,他在少府任上的时候,那是深受天子的重用和信任。

如果当时他就改弦易帜,去烧天子的冷灶,说不定今日就没有这凡心的事情了。

又或许,现在投到天子的门下,也还不晚。

毕竟在几个月之前,是自己亲自将天子迎立到长安城的。

这迎立之功在天子眼中,说不定还有一些分量?

那么关键就是,如何和天子勾连上了。

乐成听着那劣质车马铃的喑哑的声音,逐渐从脑海中挖出了一个人名。

现在去找此人,虽然难免会遭到奚落,甚至碰一鼻子灰,但是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官位,也是一件上算的事情。

想到此处,乐成慢慢地睁开了眼睛,用手指挑开了车帘的一道缝,对外面的驭手说道:“先不回府,直接就去左冯翊!”

“诺!”

……

乐成的马车在长安城的官道上七歪八拐,行了半个时辰之后,终于来到了左冯翊的大门外。

亭卒看到这辆破马车竟然敢停在门口碍事,立刻就过来准备驱赶。

直到乐成伸出一只手,亮出了自己那颗官印,才让耀武扬威的亭卒们连连告饶,急忙去通报。

不多时,这马车被引入了左冯翊。

但是,乐成没有被带到正堂去,而是被一个老练的属官引到了一处偏僻的厢房等候。

“左冯翊正在正堂上处理公务,还劳烦府君在此稍等片刻,左冯翊空下来之后,立刻就来。”

“让左冯翊莫要着急,我就在此刻等他,不打紧。”

“诺。”

这个连组绶都没有资格佩戴的属官并没有离开,而是静静地守在了门外。

乐成看了看这间厢房,心中不悦,却不便多说什么。

厢房里的各种摆设已经破旧得不像样子,房梁立柱也都有虫蛀的孔洞,角落里挂着蛛网,一片破败萧条。

乐成伸出一根手指在几案上抹了一下,粘起了一层厚厚的灰。

更过份的是,连茶都没有上一壶。

现在这个时候,安乐谨慎一点可以理解,但是这厢房一看就许久没有人来过了,恐怕就不是谨慎可以解释的了。

看来是这左冯翊安乐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这势利眼的安乐,自己不就是收回了那处出借给他的宅院吗,怎么可以做出这么失礼的事情?

那时候,乐成因为和天子走得太近,被大将军敲打了一番,自然要将那处宅院收回来了。

乐成一边叹气一边就将这怨言咽了下去,谁让安乐烧对了天子这个冷灶呢?

自己此刻只能乖乖等下去了。

厢房里没有火墙暖道,门也关不严,呆在里面就和呆在外面差不了许多。

因为没有阳光照进来,所以还更阴冷一些。

乐成不敢胡乱走动,怕被旁人看见,只得在那薄薄的榻上干坐着。

这一等就是半个时辰,直到这乐成手脚都冷麻了,一阵脚步声才由远至近。

终于,满面春风的左冯翊安乐终于走了进来。

“诶呀,让乐府君久等了,实在是失敬,失敬啊。”安乐拱手说道。

“安公公务繁忙,倒是我冒昧叨扰了。”乐成连忙站起来回礼。

“年底啦,这衙中事情实在太多,所以有些忙不过来,可不比乐府君清闲,可在后宅将养三个月。”

乐成听出了安乐这话中有话,似乎有讽刺之意,但是却又不敢当场发作,只得干笑两声,敷衍过去。

落座之后,安乐看了看乐成,才故作疑惑地问道:“嗯?乐府君不是病了吗,为何看起来脸色倒是不错,比下官还要红润几分?”

“这……这不是已经病好了嘛。”乐成有些心虚地回答道。

“尽然好的这么快,下官可要向乐府君道喜了。”

“这算什么喜,要说喜,还得是贤弟有喜啊。”

这乐成终于又认回了安乐这个贤弟,要知道在不久之前,他这个贤弟连他的面都见不到。

“呵呵,我整日忙于政事,哪里有什么喜事可言?”安乐推道。

“当然是乔迁之喜了。”

“嗯?此话怎讲?”安乐眼睛眯了一下,颇有防备地说道。

“上个月,愚兄不是将那处借给贤弟的宅院收了回来吗?”

“想的就是重新翻修一遍,然后再赠予贤弟的。”

“哪知道家中的那几个贱奴实在不成器,说了许多不该说的话,冒犯贤弟了。”

“如今那宅院已经翻修过了,那些贱奴也已经被重罚,而愚兄今日就是特意来赔罪的。”

乐成说了一大通,没有一点九卿之首的模样,更像是一个来向安乐讨差事的微末小官。

安乐冷眼听着自己这个“贤兄”的话,似笑非笑,不做任何回答。

他想了想之前自己去走乐成后门的“卑躬屈膝”,再看看乐成现在这副讨好的模样,顿感扬眉吐气。

果然,大汉是刘氏的大汉,跟着谁走都不如跟着天子走。

在天子面前,那大将军霍光就是个屁!

想到这里,安乐又得意地坐直了一些。

“乐公此言差矣。”安乐不咸不淡地打断了乐成的话头。

“那处宅院是乐公的私产,当日我初到长安城,没有落脚的地方……”

“你才把那宅院借给我与家眷小住,这已经是莫大的恩情了,我怎可以赖着不走?”

“如今,我的家眷已经在这左冯翊的后宅里面安顿了下来,也不用再叨扰你了。”

“更何况,无功不受禄,我怎么能平白无故地收这么一份大礼呢?”

安乐终于把昌邑相的那副官架子,重新端了出来,一边说一边轻捋自己的胡须,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而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乐成:安乐越是拒绝,乐成就越是想要把这处宅院送到安乐的手。

“贤弟,这哪里是什么无功不受禄,愚兄眼下就有一件事情想求你帮上一帮。”乐成压低声音说道。

“哦?你是太常,我是左冯翊,地位相差甚远,我又如何帮得了你?”安乐冷笑道。

“贤弟现在就莫要取笑了,之前千错万错,是愚兄的错……”

“你如今定然是知道愚兄的困境的……我也不敢奢望其他的,只希望贤弟给县官上书一封,帮愚兄美言几句。”

“你是九卿,又只是告病,大可以自己上书县官,就说病疾已经痊愈,县官定然会明白你一心为国的苦心。”

安乐说得公事公办,没有一点出手的意思。

“这……这……”乐成吞吞吐吐,最后才说道,“大将军马上就要回朝堂上了,我现在就上书要跟着回去,恐怕容易遭县官猜忌。”乐成说道。

“那你想让我如何帮你?”安乐问道。

“贤弟是县官潜邸时的亲信,县官定然会信你的话……”

“贤弟上书的时候就可以说……就说太常寺事务繁忙,应该让我带病任事……最好能夸奖上几句。”

“如果有机会,贤弟还可以让陛下召见愚兄……”

听着乐成的话,安乐那右手食指就不停地轻敲着案面,似乎在盘算谋划什么。

安乐送上来的那套宅院起码值一百五十万钱,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很快,安乐睁开了半闭着的眼睛。

他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在昌邑国时,愚弟与兄长就一见如故,如今兄长有难,愚弟怎可坐视不管……”

“过两日就是朝议的日子了,到时候我会当场上书天子,为兄长求情的。”

安乐的态度突然转暖,让乐成有一些疑惑,但是得到了这许诺的乐成早就大喜过望了,也没有多想。

“贤弟放心,我回去之后,就派人将宅院的地契和房契都送过来……”

“那些奴婢的卖身契也会一并送来,我在长安还有几处宅院,如果贤弟不满意,还可以自己去挑。”

为了能够官复原职,这乐成出手是够大方的了。

“这就大可不必了,这一处宅院,我很满意了。”安乐咧嘴笑了,连那两排森森的白牙都露了出来。

乐成又连着说了几遍“多谢贤弟”,然后才匆匆告辞。

安乐借口人多眼杂,也就并没有起身远送。

等乐成离开之后,安乐才起身站了起来,他走到了厢房的门边,不由自主地向昌邑国的方向看了看。

长安城距离昌邑国有几千里远,当然不可能看到昌邑宫,但是安乐这一看,却看到了天子惩治田不吝的场景。

天子非常厌恶贪官,安乐知道得清清楚楚,这宅院加上奴婢起码价值二三百万……

安乐没有往下想,这么做虽然有一些危险,但是诱惑实在太大了。

……

在乐成自寻出路的时候,在大将军府的书房内,任宫也终于见到了霍光。

“后日小朝议,大将军真的会去吗?”

“嗯,县官雷厉风行,三处衙署都已经恢复了正常,而那棘手的几件事情也被处理得妥妥当当,老夫不上朝,也无益了。”

“可如此一来,朝堂之上岂不是人人都知道县官赢了?”

“赢与输,此刻已经不重要了,最后赢的才是真的赢。”霍光说得很是含糊。

“大将军,那如果县官有更多的动作,我等该如何是好?”

“再有十多天,这征北大军定会有捷报传来,到时候老夫便可借势而起,联络那些摇摆的朝臣,让他们重回正道……”

“届时,老夫会再找机会将蔡义等人逐一罢免,而等到大军返回之时,朝政也就可以恢复如初。”

霍光说着自己的想法,倒不失为一个徐徐图之的好计策。但是任宫想的却不同,在他眼中,此举实在太被动了一些。

最关键的是,任宫要为自己多考虑几分——至少要尽快地回到朝堂上去,稳自己的丞相之位。

“那我与乐成如何是好,就这样躲在后宅里吗,我怕会日久生变啊。”

“此事也不急,等捷报传来,老夫会向天子上书,让你们回到朝堂。”霍光笃定地说道。

“可这捷报何时才能来,如果一直……”任宫口不择言地说道。

“任公!”霍光震怒道,“再往下说去,就是动摇军心了!”

“是我言行无状了。”任宫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猪尿泡,瘪了下去。

“你放心,十五日之内,捷报定然会来,你们好好等着便是了,就算没有捷报,过了这段时日老夫也会让你们回来的。”

“诺。”任宫只能点头。

任宫从大将军的书房里走了出来,他抬头看了看天上翻滚的乌云,又回头看了看书房中大将军的身影,有一些绝望。

这大将军已经被天子拿捏在了手里,虽然此刻还有一些余威,但是霍家估计会越来越衰败。

三五年之内,这霍家必然会有一场横祸。

任宫对大将军霍光已经不抱任何的希望了,等小将军回来之后,就要劝他赶快行事,不可有任何的迟疑。

明年,要趁着大将军还有不少的权势,将那头等大事定下来。

否则,他们这些霍党就是等死。

想到这里,任宫没有迟疑,着急地走出了院子。

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

派信使带信到边郡等着,要让小将军在返汉后的第一时间,就知道长安的变故。

还要给少府乐成送个口信,将这口风透露给他,他还不是‘佐君盟’的人,得想办法将他也拉拢进来。

乐成、安乐、任宫……他们和大汉的整个天下比起来,看似重要,实际却仍然很渺小。

他们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但是却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变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