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书网
当前位置:酷书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卫鞅大帝

第五十二章 抛售


更新时间:2014-01-20

从猗桐那里出来,卫鞅找到程林,鲁国巨商程厚的儿子。卫鞅也是来这里之前,做功课的时候,知道他的名字。

程林是第二次见到卫鞅,卫鞅的身份是六大商家之一常氏商社的当家人,与他老爹平起平坐,程林这次,不得不执晚辈之礼。请上座,奉茶水。心里是否不舒服,外人不得而知。

卫鞅笑道:“程公子,多时不见。前些日子,全赖程公子仗义,帮了我常氏商社的大忙,卫鞅在此感谢。”半个月前,他让采薇和程家的人交涉,用还在白氏商社手中的二十万金分利,换取程家在韩国新郑的二十万金。

程林拱手道:“常大家客气了,你我商家,携手经营鸿沟,互利互助,本份内之事。”

卫鞅暗暗点头,这小子,初次见他的时候,有些瞧不起人的纨绔性子。这时候,卫鞅的辈分稍微高他一点点,便收起了狗眼,还不错。儒家弟子,不管怎么说,看起来还是让人觉得舒服的。

“常乐此次求见公子,有事相商,不知程公子可否空闲?”卫鞅笑道。

程林有那么点拘谨,说道:“常大家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好像有点欲言又止的样子,卫鞅觉得奇怪了,说道:“程公子,莫非有话要说?”

“没有,没有。”程林连忙摆手。

“当真没有?”卫鞅道。

程林颇为尴尬,说道:“常大家,敢问冰儿姑娘出了大牢之后,去了哪里?程林冒昧,盼常大家莫怪。”说完之时,紧张的盯着卫鞅的眼睛。

原来如此,卫鞅道:“冰儿才十六岁啊。”不对,看这小子的表情,一定是在猜测冰儿是否是老子的妻妾。这个时代的女人地位低,相互之间赠送姬妾也属寻常事,只是碍于君子不夺人所好一条,才旁敲侧击。

程林道:“是啊,冰儿已经十六岁了啊。”在他看来,十六岁已经超过了正常婚嫁年龄。

又说道:“在下要向常大家告罪,冰儿姑娘进了大牢之后,在下无能,没能将她救出来。只是送了两万金给大梁令,上下打点一番,使得冰儿姑娘不受罪。”

卫鞅心道:原来是表功来了。冰儿这事,是猗桐出了面子,程林掏了金子。于是,起身向程林行大礼,正色说道:“多谢程公子仗义,常乐感激不尽。”

程林的脸色塌了下来,何曾见过,身为主人的,为手下一个管事的事情,如此屈尊。不管冰儿是不是他的姬妾,冲着这一点,他没有希望了。

卫鞅忽然想到一点,问道:“程公子应当年长于我,不知婚否?”

程林答道:“已娶一妻,纳妾二人。”

卫鞅“哦”了一声,原本他还想说,等过两年,冰儿十八岁之后,谈婚论嫁单凭己愿,他一概不干涉。幸亏多问一句,否则想法子要赖账了。

“听闻程家,在新郑有生铁矿山,我愿用大梁城的产业和程家交换,不知公子意下如何?”卫鞅岔开话题,转入正题,并且隐含的询问程林是否做得了主。

程林诧异,道:“常大家何故要换我家矿山?”

卫鞅叹口气,说道:“冰儿不是得罪了人了么?谁知魏国人什么时候还会报复她,无可奈何,我们常氏商社只能早作打算。”

至此,程林目瞪口呆中,清楚的认识到,对于冰儿,他只能彻底死心了。人家做主人的,为了保护一个小小的管事,竟然大举搬迁别国。他能拿出什么来跟卫鞅交还,让卫鞅将冰儿送给自己。

程林说道:“冰儿姑娘能跟着常大家,是她的福分。常大家有心要交易我家的矿山,如何交易,但请说来。”

卫鞅摇头,说道:“我常氏商社在大梁城的产业,想必程公子也清楚,任凭程公子挑选。”

这明显是给程林一个漫天开价的机会,直接赠送一份厚礼。

程林思考了片刻,说道:“常氏商社在安平街以西,两百多亩的地,外加安水街上三处宅子,如何?常氏商社在安水街有五处宅子,常大家任选三处与我即可。”

自从魏国确认迁都大梁以来,作为大梁城的中心,安水街安平街两条主街道的地价,何止涨了十倍。程林提出这个价位,他还是颇为占便宜的。

其实,在韩国的铁矿山,在程家人的眼里,价值并不高。在这个时代,生铁是个宝贝,各国都抢着购买生铁打造武器,武装军队。然而,铁矿山地底下的价值虽高,可限于技术水平,产能有限,下游的冶金行业又没有份。每年给程家带来的利润,并不可观。

再者,在韩国,程家是外来户,而且是来自鲁国这个小国家的外来户。生铁是韩国的战略资源,程家只要拿着铁矿山,就无时不担心韩国朝廷突然发难,强行抢夺了去。

还有就是,大梁城的地价物价还有上涨空间。将来,这些地和宅子,不管是高价出售,还是用于程家布置大梁战略,都有更大的好处。

卫鞅点点头,程林提出的这些,按照当前行情计算,大概价值二十万金,而程家在韩国的矿山,每年产出不过两万金,说道:“外加常氏商社在城北一块的三百亩地。”

程林惊道:“这如何使得。”那块地虽不是位于中心地带,却是宜居之处,抢手得很,起码价值六七万金。

卫鞅正容道:“盼公子莫要推辞。”

赵国卓氏在大梁,只有一名管事,做不了主。卫鞅提出方案,用价值大约四十万金的产业交换卓氏在韩国的铁矿山和在邯郸的一个骡马行,以及用鸿沟的份额作为抵押,接赵国卓氏在邯郸的一百万金,半年时间一成利。让赵国卓氏的管事,传信禀报老卓图,请老卓图定夺。这笔账不管怎么算,卓氏商社都获利不少,那位管事虽无决定权,但也颇有身份,当初便是他跟着老卓图参与巨商高层会议,他也认为家主会同意。

近一个月里,雪儿出面和那些安邑王公贵族派来的管家磋商,不断卖出常氏商社在大梁城的产业,同时不断的还债。

常氏商社如此大的动作,很快引起了其他商家的注意,纷纷有人前来询问。就连楚国巨商猗桐,也登门打探消息。想当初,就是常氏商社第一个来到大梁城,以及其低贱的价格,大量吃货。如今,常氏商社毫无朕兆之下,大肆脱手,猗桐也坐不住了。要知,他也砸了不少钱进来的啊。

对别人,不熟的,卫鞅拒绝见面。有过往来的,就向他们解释。当初,向大梁的许多商家提出分期清帐,许诺一年之后还清账目的,时间到了,不能不还啊。这些来询问的人,大多是那时候在卫鞅手头上吃了亏的,听到常氏商社是为了跟自己结账,许诺的两成利,分毫不少。虽是旧伤重提,好在还有两成利息可赚,也就罢了。

对猗桐等巨商,某种意义上,大家是一伙的。卫鞅最接近实话实说,一方面是到别的国家去,发展常氏商社,另一方面,白门商社和常氏商社手上捂住的货太多,不可能等到价格最高的时候才出手。而且魏国王宫贵族这边给的压力很大,要是再不放手的话,恐怕他们要采取特殊手段了。

正因为卫鞅先和鲁国程家,赵国卓氏交易了不小部分产业,接盘的又是安邑来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私人代表,属于外来资金,大梁城的地价物价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这也让大家彻底放下心来,只要不是卫鞅事先得到消息,而提前出逃,对他们的利益没有影响,这便足够了。

和猗桐密会的时候,卫鞅关起门来,隐含的说出,数年之后,预见魏国的霸权将旁落,需当小心谨慎。毕竟安西教练曾花力气维护冰儿,也该认真的报答他一回。

卫鞅这一番动作,没有刻意隐瞒,一个目的就是告诉那些有心人,老子不在魏国混了,你们也不要来烦老子了。魏国里,主要有两个人,让卫鞅恼火不已,一个是太子申,另外一个是庞涓。只是,没有将他们干掉的实力,只能默默的忍耐,偶尔有机会报复一把。

那事情,狗血得让卫鞅郁闷不已。历史上的卫鞅,在公叔痤临终的时候,还呆在相国府。公叔痤向魏王推荐卫鞅继任相国,又跟魏王说,要是不用卫鞅,就杀掉卫鞅。轮到卫鞅自己,早早离开相国府,玩起失踪来。不料,公叔痤仍对他念念不忘,临终时依旧向魏王推荐。就是不知道,推荐不受采纳之后,是否也来一句杀卫鞅。

雪儿无师自通,和那些安邑来的使者、管家们交易的时候,附加了一些私下交易,比预计中,多挣了不小一笔。卫鞅哭笑不得,也许是前辈子自己也不清白,对贪污腐败这种现象的习以为常,就不多说什么。

常氏商社只保留了部分客栈、商铺、酒楼,还有竹林那边的田地,其余的全部出售。还清一年前欠下的六十万金债务,手头上还有一百万金。加上白羽手上还有十五万金,总共一百一十五万金。

卫鞅找到大梁令魏曜,让他帮忙将一百万金全部换成黄金。剩下的十五万金,则交给采薇打理。

看着家中堆了小半个房间的黄金,雪儿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还好,卫鞅提前让雪儿跑了一趟军营,调了两个小队的无名军来,假扮成贴身护卫,否则还真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