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书网
当前位置:酷书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之卫鞅大帝

第一百二十五章 管乙觐见

更新时间:2014-04-02

次日朝会,国君嬴渠梁再次宣示新一轮的人事调动,成立司商府,专司秦国商贾之事,隶属左庶长府。一位新贵脱颖而出,上将军府中军司马高粱脱颖而出,出任首任司商,爵同中大夫。秦国与韩国不同,秦国是上大夫总领国政,相当于三晋的相国,因而,嬴渠梁决定将司商定为中大夫。

大家都看到,几家打商社大举进入秦国做生意。他们拥有的财富,给秦国人带来无比的震撼。想要充分利用这些商家的力量,为秦国谋利益,设立司商府,的确刻不容缓。朝中臣子们大多知道高粱当年在秘密战线上辛苦工作,劳苦功高,一举飙升为中大夫,不为过。而且新设置的司商府,司商和属下几位重要官员,都是由老秦弟子担任,也让部分较为敏感的人放下心来。

秦国封闭,朝廷中,除了景监等极少数重臣知晓天下有六大巨商,如今已经进入秦国的白、猗、常便是其中三家,别人对天下巨商闻所未闻。有些人还以为山东六国,遍地都是这等惊世骇俗的商家呢。

另外还有一些将领调动,国君的意图逐渐明显,总得来说,就是要稳固边防,准备在内政上大干一场。

人多力量大,卫鞅体验到这个道理。连续几天,看完六十多篇陈策,看看听听,做笔记,思考一些问题。幸好那个时代的人习惯见解,言简意赅,要是像后世那样,一篇论文动辄几万字,卫鞅要看完六十多篇,他宁愿一把火烧了。

管乙很无聊,那一大堆论文,他也看了,看得直打哈欠。

正在他无聊透顶的时候,景监突然来访,请管乙入宫面君。

管乙下巴差点掉到地上,再三确认,秦公召见的是自己,而不是卫鞅。

“六哥,你确定我叫管乙,你叫卫鞅?”管乙问道。

卫鞅很确定,笑着锤了一拳他的胸膛,笑道:“恭喜你,你要当将军了。秦公气量之广,天下无双,你放心的去吧。”

“六哥,我媳妇――”

卫鞅一脚将他踢出门外,道:“放心,我会帮你娶个嫂子回来的。”

于是,这天夜里,管乙跟着景监,秘密进宫。

“内史大人,事情办得这么神神叨叨的,你不会是假传君命,骗我进宫去,寻个借口把我做了吧。”管乙忽然说道。

景监险些一个踉跄,脑袋一头撞死在宫门上,怎么和卫鞅一个德性,不禁怒道:“我是那等人么。”

管乙笑道:“内史大人,抱歉,从未见过国君,心里慌,和你开个玩笑。”

景监道:“鸟,我不信你没见过魏王。”

管乙道:“那糟老头,算个鸟国君。”

景监低声骂道:“你一定还见过先君献公,战场上。”管乙曾跟随公叔冒与秦军交战,别人不知道他的底细,景监却一清二楚。

管乙奇了,道:“我都说是和你开玩笑,你偏这般执着,何必呢。”

景监有一种和他打一架的冲动,只因君上已在等候,强忍下来,寻思着找个机会教训这小子一顿。对于卫鞅,他不敢动粗,也胜之不武,这小子这两年武艺进展很快,和子岸打成平手,胜之可是威武得很。

不多时,已到嬴渠梁的书房。

“管壮士,非是在朝堂之上,不必多礼,请入座。”嬴渠梁笑道。

管乙不敢失礼,恭恭敬敬的行过面君大礼,这才入座。书房之内,除了嬴渠梁,还有一位老朋友,秦国战车军统帅白缙,坐在嬴渠梁身旁。

“百里,不得让任何人靠近。”

“诺。”门外传来新任卫尉百里的声音。

“管壮士,我们又见面了。”白缙笑道。

管乙一笑,却见景监坐在嬴渠梁的右手边,如此一来,变成了秦国君臣三人,面对他管乙一人的局面,这等礼遇,让他惊讶不已。

嬴渠梁哈哈大笑,道:“管壮士和子岸将军,白将军交过手,打成平手,如此武艺,嬴渠梁不及。”

管乙正色道:“秦公明见,为将者,首推练兵之能,但有强兵,庸将亦能战胜,魏武卒便是一例。统率次之,良将合兵百万,进退有据,胜而有度,败而不溃,号令严明,孙武练兵,斩妃明令,是为一例子。谋略再次,用兵之道,变化万端,神出鬼没,识天时,明地理,通人性,可以寡胜多,以弱胜强。武艺,将才之末,不足道也。”

景监双眼一亮,与嬴渠梁相视一眼,暗暗点头,似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当初景监曾经隐约总结出一些观点,谋略的重要性,胜过力敌,向嬴渠梁提过,嬴渠梁甚为重视,花过一些精力研究。

嬴渠梁道:“卫先生曾在政事堂上言道,政为兵之本,兵为政之张,管壮士如何为我等解说此话。”

管乙说道:“请问秦公,献公在世时,攻打魏国十九次,而秦公即位,已两年有余,却一并不发,何故?”

嬴渠梁愕然,旋即朗声大笑,道:“有理。”

管乙说道:“献公攻打魏国十九次,其意在河西之地,河西之地乃秦国重大利益所在,此正所谓兵为政之张。秦公即位,不发一兵攻魏,非不欲,力不能及而已。此,政为兵之本。管乙以为,不打与国无益之仗,于国有利之仗倾力而战,战则必胜。国家大略在何处,军队便在何处。”

嬴渠梁问道:“敢问管壮士,可曾学过兵法,师从何人?”

管乙答道:“我与卫鞅为兄弟,他曾得高人传授一部兵书,名为战争艺术,号称古往今来第一兵书,把战争化作一种艺术,如琴师抚琴,歌者高歌,技师雕刻,充斥着游刃有余的美感。”

嬴渠梁感叹道:“世间竟有这等兵书。”

管乙道:“卫鞅学得半桶水,我学完整了。”答非所问,却是他一定要强调的。

嬴渠梁笑道:“卫先生与管壮士携手入秦,助老秦人强秦之心,嬴渠梁已知,深为感激。我打算重用管壮士,请问管壮士有何打算。”

管乙喜道:“白缙为帅,管乙为副,建蓝田大营,即刻开始筹备,秘密练五万新军。”

对面三个人都被他吓了一跳,这家伙简直就是不当家不知道财迷油盐贵。白缙在场的目的,就是打算抽调一支军队,以白缙为统帅,管乙为副,实施陇西攻略。管乙看穿这个用意,只是抛出来五万新兵这句话,吓得他们忘了表扬他思维敏捷了。

管乙道:“若无五万新兵,陇西攻略难成,戎狄部落消灭不干净。”

嬴渠梁也颇觉意外,原来卫鞅呈的陇西攻略,是要将戎狄部落干净杀绝,用除后患。他看得时候,还以为用少量部队防守,戎狄无力进攻罢了。

景监却知道,管乙既然这样说,就一定有成算,好比卫鞅的习惯,道:“兵员、粮草、战马、兵器,怎么弄来。”

嬴渠梁道:“管壮士也知秦国情形,五万新兵,难啊。”如果是魏国人打过来,凑一支大军迎战,别说五万,就是十五万,也不是难事,打完之后,士兵回家继续种田。可管乙的意思显然不是这样,这五万新兵,是实实在在的常备军,职业军人。

管乙笑着,一指景监,道:“交由内史大人置办即可。”

景监怒道:“我上那给你要来五万新兵,管乙,是五万,不是五百。”

管乙道:“借粮,借马,借兵器。”

景监忍不住瞪了他一眼,这家伙显然是在为自家拉生意,道:“人呢?我上那给你变出五万人来。”

管乙道:“秦国尚有从未动用过的兵源。”

书房内好一阵沉默,君臣三人都明悟到管乙所知,奴隶、隶农。

自来只有农夫可以参军打仗,奴隶和隶农没有资格。

景监和白缙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嬴渠梁最终决断,道:“好,便这么办。白缙任新军统帅,管乙为副,在老军中挑选五千精壮,秘密建造蓝田大营。”看来这个打算,早在卫鞅管乙二人寻访秦国的时候,已经确定了下来,管乙提议训练新军的时候,连新兵大营的地点顺便报了出来,显然已经瞄好了最佳的场地。

“诺。”白缙和管乙起身,一同向嬴渠梁躬身领命。

“景监,明日命高粱与白门商社协商,借粮供给新军。常氏商社在北地郡的马场已经建好,跟常氏商社借马。战马需要多少,兵器如何配备,管将军,你有何看法?”嬴渠梁问道。

管乙道:“臣的打算,新军仅分为骑兵、步兵两样兵种,步兵四万,骑兵一万,战车兵撤销。新军当全副铁制兵器,不过,开始练兵之时,用旧式兵器即可。一年之后,新军战力大体有了估计,可以专门打造适合新军使用的兵器,请君上定夺。”

其实,既然白缙调任新军统帅,撤销战车兵编制,已成定议,他不必再次强调。

“君上若是担心国府举债过多,新兵练成之后,及早灭了戎狄,抢光他们的财产还债,如此便是了。”管乙补充说道,他心知肚明,秦国举债,已经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地步。

景监心里气得牙痒痒,笑骂道:“强盗。”

四人一齐哈哈大笑,嬴渠梁道:“举债,他们商家尚且不怕,我一个欠债的,怕他个鸟。只要秦国能强大起来,就算商家赚光了我们的钱,区区钱财而已,何足道哉。”

管乙暗暗吃惊,不知道这位君上,是足够大方,还是无知者无畏,不晓得一国经济掌握在别人手中,可不仅仅是区区钱财而已。

估计是后者居多,君上即便再厉害,有怎能比得上六哥,六哥布下的借钱给国家控制国家的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大局,岂是旁人能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