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书网
当前位置:酷书网 > 武侠修真 > 沧海默浮生劫

第一卷 安尘神侯 第十三章 苍冥教

凡人信仰神明,神明护佑人界——此为正道常态,而有正便有反,有人信神当然也就有人信魔。

天上神明千千万,几乎揽括了人界一切事宜,神庙遍地撒,街上随手拽个人都能拍着胸脯以天神的信徒自称——与之相比,魔教就显得凄清了不少。

魔教的历史始于玄煞魔界现世之初,虽以魔教为称,但也没信哪个说得上名的魔,加之当时的魔尊戾幽绝连自家魔界都懒得管,更别说去搭理什么信徒了,所以当时的魔教也只有些拿活的魔族坐镇,揽点凡人的愿,赏点灵力法术什么的,帮“信徒”完成天神不允的愿。

久而久之,魔教也就渐渐多了起来,但信的尽是些不知哪个缝里钻出来的魔,加之魔族环境残酷,轮回更替得比人界还快,像信徒的愿还没达成,信仰的魔就换了几轮的这种事时也常发生,以至于魔教大部分情况下其实跟江湖门派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直到苍冥教出现,魔教这风水飞转的形势才终于改变了,因为苍冥教信仰的便是魔尊一脉。

原本苍冥教并不怎么爱理会这些碎了一地乱撒的魔教,但这些魔教鱼目混珠,好事也干恶事也行,搞得苍冥教这个正统搁哪都没什么清静日子,走哪都能引起一片争议,结果实在是烦的不行了,教主请命魔尊,一统魔教。

魔尊只回了俩字:“随便。”

然后,苍冥教就开启了一场被列入史书的传奇之战,史称“群魔归宗”。

历时百年,苍冥教一统千魔万教,连打着魔教名号搞事的山贼都收拾了,终于,苍冥教在厉氏三代教主的不懈努力下,可算是把一盘散沙满地乱撒的魔教给捡一个盆里了。

苍冥教浩浩荡荡打了三代人,武力作战有一套,结果愣是没有一个研究过怎么维持统一,加上魔族天生好斗的血性,于是魔教被关一扇门里了,一家人又在“苍冥教”这个大檐下进行了不见消停的内战,一年一小斗,三年一大斗,各种教派层出不穷,冒的多死的也快——完全把魔界的名景给搬到了人界。

然后苍冥教的老大厉氏一门被乱舞的群魔给踢下台了,此后数千年,苍冥教的教主一个接一个,谁都没能把教主这位子坐安稳,乱到后头,围观的人都没心情了,茶余饭后都懒得聊这轰轰烈烈、荡气回肠、比蚂蚁还多的魔教战争了。

神魔大战,魔教小战,大概跟魔族扯上关系的就少不了掐架。

苍冥教波澜无惊了几千年的内战终于在两百年前又石破惊天了一回,即使众人已经完全习惯了从来不消停的魔教内战,却还是惊叹了两百年前,初春三月的帝都山一战——因为最初被拧下台的厉氏打着屠罗门的名号杀回来,扭转了乾坤。

这一战,厉氏屠罗门斩尽行恶异派,一统苍冥教,一如数千年前一般声名大振,重树了苍冥教正统之旗。

厉氏屠罗门的回归终于让凡人看清了魔教的真面目——行事狠绝、快意恩仇,亦正亦邪、是非难断,是个惹不起倒还躲得起的货色。

或许是因为数千年前惨败的耻辱至今仍刻在厉氏血脉之中,这一回,屠罗门算是学聪明了,明白了打架不光是一时快,还一定要有时刻让人胆寒心颤的威慑力的道理,于是厉氏一门除了彪悍的战力以外,还有足以威慑四方的法宝——一为敛元鼎,二为沧海月影。

敛元鼎据传是一件吸敛魂魄,铸炼凶邪法器的邪物,以此物为辅铸出的武器凶煞异常、杀气横溢,执这些武器征战的屠罗门人可谓战无不胜,一出世就把一众乱魔砸了个晕头转向俯首称臣,定了百年安稳。

至于沧海月影,乃是一对魔剑,据传是魔尊赠与屠罗门的宝物,但这宝物只现过一次世——便是两百年前的帝都山一战,门主厉天允手执沧海月影双剑,血洗帝都山。

屠罗门的传奇流传至今,各国各地都还遍布着厉氏的崇拜者——奈何如今也只能追忆追忆初代门主厉天允的威武项背了。

因为十三年前,魔教的局势又变了一次,沉淀了数千年终于一朝返归的厉氏又被扭下台了!

话说屠罗门杀回后不久,苍冥教中又兴起了一个百鬼门,这百鬼门的门主似乎血脉比厉氏要更硬些,因为人家身体里确确实实淌着一半魔族的血,加之早年英勇侠义的战绩,以至于这百鬼门创立之初就有着与其他散派不一样的气质——不过当时一揽大局的还是屠罗门,百鬼门也只是在一众群魔里显得鹤立鸡群罢了。

但是当时敢跟屠罗门公开叫板硬碰硬的也只有百鬼门——虽然每次百鬼门都是被打压的一派。

魔教内的梁子实在结的容易,外边看戏的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关心今天是这个门主踹了那个门主的场子,还是那个门主烧了这个门主的后院,倒是百鬼门和屠罗门这两个相对特殊的存在让人有心挖掘一下背后的梁子。

也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然后各种传言层出不穷,夸张的甚至连百鬼门主磐亘对屠罗门主别有心思这样的说法都有——水分大的实在没几分可信度。

不过这两个冤家也联手过,那就是百年前心魔之乱时,两家联手,一起削了助纣为虐的天阴门。

具体些的情况大概是,屠罗门宰了天阴门上下老少,百鬼门处理后事,追杀余孽。

原本谁都以为经过这次联手之后,这两门大概也能握手言和了,谁知,这两家居然打的更凶了。

五十年前心魔之乱终平,人界狼狈不堪,诸国都暂息了烽火休养生息,这魔教两门却还是一如既往的生龙活虎。

终于,这没完没了的战事在十三年前有了定局。

又是立春之日,磐亘血洗了帝都山,将屠罗门门主厉广寒的尸首挂在帝都山抚月岭的苍冥教大殿之外曝晒三日,宣告最后的胜利。

那年春季,帝都山河染血色,草木皆残。

此后十三年间,屠罗门众不再现于世人眼中,甚至旁人也因为畏惧百鬼门,都没几个人敢大庭广众之下提起“屠罗门”三个字,生怕一个点背这黄腔就传百鬼门耳朵里去了。

就连屠罗门众最后的期望,屠罗门的少主厉凡琛也在战后不久被百鬼门追杀而亡。

大概厉氏这次真的玩完了。

厉氏的两起两落虽然惨,却也成了世人上好的谈资典故,被后世文人言请文喻。

其中,在沽南一带流传最广的一句便是冀国一位老将空叹世事凄凉、红尘沧桑的那句“初春三月寒缘尽,岁首空愁事无常”了。

百鬼门一统苍冥教后,魔教终于成了彻彻底底的邪教。

凡是有百鬼门的地方平日里总也少不了祸端,小的鸡飞狗跳、大的血染山头,擒生人、炼邪术,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在折腾些什么,只觉这磐亘活了数百年竟活疯了。

头三年百鬼门尤其嚣张,也尤其丧心病狂,制造的惨事层出不穷,以致神教讨伐,诸国搜杀,甚至连仙门都惊动了,才终于把这群疯魔压下去了些。

但是被磐亘以武力强行拢到一块的魔教势力实在是惊人的可怕,诸国只为护己国土,更多的无暇关心,而神教巫者也以护守一方为己任,不敢过分冒险,唯有仙门与魔教对峙最久。

后来大概是百鬼门也觉得应该收敛锋芒了,于是在仙门的威逼势压之下,应势避入了红尘,无需多久竟销声匿迹。

帝都山残留了一片废墟,魔教各派各自安好,百鬼门还在世上,却无人知其所踪。

渐渐地,十年过去了,百鬼门也没有兴风作浪,世人也渐渐淡忘了磐亘此人,魔教出乎寻常的持续了十年的平稳,这些年来的安稳也让人界渐渐恢复了生机,世人也不再耽于沉痛往昔。

如今仍对百鬼门深恶痛绝也只有那些偏远不近世的山村了。

沽水中游有条名为祭河的支流,此流以西的野凄山与一座钟灵毓秀的山连脉,那山名为灵允山。

灵允山中有处灵谷名曰漱灵谷,原本是个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好地方,不光文人骚客爱来此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就连清修者也中意此处充沛的灵气,加之此山远离战火烽烟,所以山中也有个避世的小村。

在灵允山风景如画时,这小村生活安定、幸福和乐,结果十三年前立春之后,这里的田园好景、桃源之境便被破坏了。

那年百鬼门进攻山里,直入漱灵谷,不到半年光景便将漱灵谷糟蹋得惨不忍睹,自谷中流出的溪水都浮着魔气、染着血色。村民再不敢接近漱灵谷,即便将村子搬远了几里,却仍免不得被百鬼门折腾。

就是那年闹得最凶,村里的人总有中邪的,一中邪便六亲不认、茹毛饮血,原本是个病秧子也会变成凶神厉鬼,杀人不眨眼且十个壮汉都拉不住。

不光如此,那些中邪的人还会拖人进漱灵谷,入谷者,不论是中邪的还是被拖进去的没一个出来过,生死难料,也没谁敢进去探查,之后漱灵谷成了魔灵涧,实是比闹鬼的凶坟还可怕的地方。

原本村民是想着搬迁,可山外狼烟四起,就是离了魔窟也要死于战乱饥荒。大家绝望之际却似乎见了天神显灵,漱灵谷的百鬼门突然在某一天销声匿迹了,也不再有人中邪。

之后就相安了好些年,大概真的是天神给小村子留了条活路。

于是大家除了不再接近已被称作魔灵涧的漱灵谷外,其他日常生活也照旧了。

这日,一老汉摇着蒲扇坐在自家门口乘凉,远望着百里外的高岭,追忆着山岭另一头曾经风景如画的漱灵谷不禁陷入长叹。

忽地,一阵邪风刮过,老者手中蒲扇一顿,神情滞凝了片刻,连皱纹都紧张起来。

蒲扇被风吹得扑扑扇扇往老者怀里倒着,老人尚且清明的视线便目睹着自己遥望的那片山岭上浮过一片浓黑烟云,铺天盖地,像是墨尘卷天,活要把小村埋了的架势。

一瞬间,白昼转黑夜,村里上到七老八十,下到三五孩童只望一眼就吓得呆在原地,逃跑的本能都忘却了。

这云,就像被烧焦了一般。

狂风怒啸,铺顶的茅草也被掀上了天边。

这风,却是热的。

拿蒲扇的老者最先反应过来,连忙摇扇惊呼道:“快快!进洞!”几乎吼破了嗓门才终于得到半点回应。

先是一群呆滞的目光转来,然后就是一片惊呼狂奔。

这个洞是村民一早为了躲避百鬼门追杀而刨山凿的藏身洞,想不到安稳了十年,居然又派上用场了。

惊叫声原本随着风声轰动了山林,却在下一刻就被一声震山的轰响给彻底埋没。

那一响竟是爆破,继而便见远处的山岭迸出一道冲天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