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书网
当前位置:酷书网 > 耽美小说 > 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

作品相关 第二十九章 京哈铁路

李鸿章自从美归国后,他就成为了朝野议论的焦点,这一热议一直持续到了1867年的年初,李也成为眼下同治朝最红的红人,其风头大有盖过恭亲王的势头,不过老于世故的李鸿章此时做人却越发的小心了,甚至让恭亲王都觉悟得做得有些过了,不过李鸿章却依然故我,不过,自从去过美国后,李就时常闹病,不过一直未得大病,转眼到了1867年的2月,这一天正赶上李鸿章欲乘轿上朝,但手脚此时都不听使唤,一失足摔到了地上,家人赶忙将其搀回屋内,请了郎中来瞧,郎中把过脉后告知是风寒,要安心静养,家人便差人进宫告假,同治在得知李鸿章病倒的消息后,下旨命御医为其看病,并赐药给李府,两日后,李鸿章在家中午睡,门外一位少年叩门,门房开门后,问知来人姓名,小李子告知此次来的乃是当今圣上,门房知道皇上来访后便要立即禀报午睡的李鸿章,同治示意其不要惊动午睡的李鸿章,自己便带贴身侍卫和小李子逛起了李府,府中的摆设不是很奢华,但是却很清雅,府中的下人也颇为有礼数,书房中摆满了各类古籍,同治信步走到了拐角处,墙上的一幅画吸引了同治的眼球,画上画的是中国的长城,画的很是大气,不过腕力不足,看得出是出自年轻人之手,同治不经意间看到了画的左下角提的一首诗,诗的开头并没有引起同治的兴趣,但诗的最后几句却看得同治目瞪口呆,因为诗的最后几句写的是: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治虽然一时想不起来这首诗是谁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又看了一下落款,下面写着李海两个字,“皇上,臣有病在身,劳皇上亲自探病,臣死罪呀”。

“李爱卿,赶快回到床上去,别因为朕的到访而病情加重,”

李鸿章顺从的由家人搀回了房中,同治坐在床前喧寒问暖,但渐渐把话题转到了那幅画上。

“不知李爱卿家中的那幅画着长城的画的作者现在何处。”

“哦,皇上说的那副画是小女在天津时偶然买到的,作者是去年留美的学子”

“哦,是这么回事”

同治在心中已经记住了这个名字,待从李府回到宫中,马上点手让小李子传鄂托觐见。

“爱卿,朕命你动用一切手段找一个留美的学子,名字叫李海。”

“不知此人有何能力,能令陛下如此关注”鄂托真的有些想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人感兴趣。

“这个,你不要多问,只要找到他便是大功一件”同治有些不耐烦的回应。

“嗻,奴才告退”,同治此时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表,不知道是喜悦还是恐惧,此人作此画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想借此画来试探出同治是假的吗?不过此画乃是自己偶然看到的,这种试探的方法岂不是机会太小了吗?李海你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1867年三月,在美国技术人员经过长达几个月的实地勘测,对将要修筑的铁路沿线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最终确定京哈铁路的基本走向,京哈铁路南起京师北京,北至黑龙江省的哈尔滨,途经河北、天津、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四省。主要经由天津、唐山、秦皇岛,山海关、葫芦岛,锦州、盛京、四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全长1388公里。共有车站171个。其中山海关、秦皇岛、是同治特意授意美国人在修筑时加入的,对这一问题,美国专家曾提意不在这个地方修建,理由是太靠近海岸线容易受到别国的攻击,而中国又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这么修筑不但会延长工期也会增加成本,不过同治仍然要如此办理,美国专家也只好照办,其实美国人又何尝知道同治的用意呢,在北京至盛京段线路是联系“关内”和“关外”的重要干线。是后世中国通过能力最大和最繁忙的铁路交通大动脉。它自北京向东南,后又折东北,越过冀东平原,出山海关,沿渤海北部的辽西走廊,过锦州达沈阳,全长841公里。为复线,沿线有我国后来的重要城市和钢铁生产集中区,有首钢、天津、唐山等钢铁厂。有开滦、阜新等煤矿。哈大铁路的盛哈段,是贯穿东北三省的南北干线组成部分。它全为复线。沿途除穿松辽分水岭外,基本上都在东北大平原上通过。物产丰富,城市众多。其北段通过哈尔滨枢纽站与滨洲、滨绥、滨北(安)等铁路相衔接,南端通过盛京枢纽站与盛大、盛丹、盛吉等铁路相交汇。所以后来京哈线与华北、东北数十条铁路干、支线联系成网,一方面将东北的钢铁、木材、机械设备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关内,一方面又将支援东北地区的关内农产品和东北紧缺物资运往关外。形成后来全国旅客列车最多、货运密度最大的铁路。

此提议经同治皇帝阅览后御笔诏准,修建京哈铁路此项工程1867年3月开工,1873年12月前结束,1874年3月正式通车,工期为七年零九个月,总共耗银1430万两,三月二日清华周报刊登了这条新闻,由于普通民众在之前已了解了火车与铁路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得知此消息时并未引起像上一次那样的反响,不过依然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修从京师至关外的铁路,此项工程颇遭一些江南富商的非议。不过在紫禁城的同治是听不到这些牢骚的,他现在关心的只有这京哈铁路,虽然美国人的技术过硬,但此时美国国内也在修筑铁路,他还真有点担心这条铁路的质路,只要散朝后无事京往工地上跑,看着这些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修铁路的美国人,同治先是命人赏赐了一些吃食,接着就跟其中的几个唠了一些家常驻话,美国人相当惊讶,在这个封闭的国度中的皇帝居然对现在的美国了如指掌,甚至连美国南北战争中双方的将领都知道,这让他们大为诧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他们肯定不会相信这个天朝大国的皇帝居然会与他们这些洋人聊天,在这些洋人回国后他们纷纷写了文章来说明他们这一段见闻,此举也渐渐改变了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轻视。与洋人们聊完天,同治来到了普通中国工人的宿营地与几个工作中的工人聊天,在这里大概有四千多名修路工人,由于这是中国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工人们还不是很了解铁路的过程,所以比原计划多招募了一千多名工人,他们每个月只有很少的工钱,伙食也是明显跟不上,同治除了在谈话的过程中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外,还特意命人从宫内和府库中调拔了粮食和蔬菜以及大量的鲜肉,此举颇赢得了工地上工人的好感,有些人在私下议论,看来换了皇上天真的变了,也许这位皇上将来也是位有道名君,最起码应该不是昏君,旁边的人说,那可不一定,现在是让咱们为他卖命,也许用完了就不管咱们了,小声点,别让皇上听见,你不想活了。其实这些同治早已听进耳中,不过倒也没在意,毕竟朝廷的威信经过连年的战争和贪官的盘剥,已令民众的好感度极低了,看来想树立朝廷的正面形象还要颇费些工夫。